如果你有十萬元,你會用來做什么?福建漳州詔安縣的一位18歲女孩張沈心然給出了她的答案。
今年考上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張沈心然,將自己高考獲得的十萬余元獎學金捐贈給了詔安縣教育局作為教育助學金。無意之中,她用這十萬元為我們上了一節“思政課”。
張沈心然(右)接受詔安縣紅十字會頒發的捐贈證書。鐘曉霞攝
張沈心然是詔安縣官陂鎮大邊村人,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后,獲得了主要來自家族基金、村里以及親朋好友的十余萬元獎學金。這是來自“小家庭”對張沈心然的愛與鼓勵,對一個孩子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她想到的卻是那些貧困學生,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并以此鼓勵學弟學妹們大膽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通俗來說,“思政課”實際上是一個釋疑解惑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樹立正確的政治格局和思想認識,思政課的作用至關重要?,F在我們對一個孩子的評價體系應該是立體的,真正優秀的孩子不只于學霸,也應是有社會擔當、有情懷的。正如這位學霸小姑娘展現的,除了高顏值、高學歷,更加打動我們的是她有情懷、有社會擔當的品格。
從張沈心然的采訪中我們也得知,這份高素質的思想認識也是有“榜樣”的。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張沈心然在清華大學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清華大學一位退休教授多年來一直在用工資資助學生,自己卻過著簡樸的生活。張沈心然被這位退休教授的善舉打動了,便有了將獎學金捐贈出去的想法。小一點來說,這位退休的大學教授讓這種善舉傳承了下去;大一點來說,這位教授以言傳身教、潤物無聲的方式,為學生們傳遞和塑造著一種高尚的品格、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
清華大學退休老教授趙家和(2012年因病去世)
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優秀的大學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是為無論剛踏進大學校園還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尚在形成中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提供“指引”,幫助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這也是“思政課”的意義所在。
對于未來,張沈心然表示今后想要主修政治經濟學方向,服務國家的經濟建設。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她也將繼續關注和助力公益慈善事業,用實際行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感謝這位清華小才女為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思政課”,為你點贊!
作者:陳起越
編輯:黃蕓